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在古代行商这些年_33





  “这样行吗?村长会让他留下来吗?”崔五娘问。

  宋菽也没绝对把握,但他记得村长曾跟他说过,尹节度使有新令,只要在义成七州安家,且不触犯法令者,都可获得当地客户,三年后转为主户。这就好像临时户口和永久户口一样。这条新令对义成全境都一视同仁。

  “现在各地正是需要人力的时候,只要没犯过什么大错,想必不会有人追究。”宋菽对崔五娘说。

  当时村长跟宋菽讲这个事,是为了宋阿南。宋阿南从外乡而来,虽然被宋寡妇捡了,但嘉朝的户口法很严格,他年纪太大一直难以真正落户。村长想卖宋菽人情,所以知道了这事后,立刻说与了宋菽听。

  宋菽问过宋阿南的意思,他什么表示也没有,这事就暂时搁置了。

  谁想,今天却派上了用场。

  目前看来,不论村长还是傅家、杨公子,想要跟他搞好关系的意思都很明显,只要这些人能踏踏实实过日子,想必那不愿得罪人的县令也不敢为难。

  日头渐渐大了,寨子里其他人也陆续出来,有男人也有妇人和孩子,他们的衣服上都打了一层又一层的补丁,还有几人连鞋都没有,几个孩子更是瘦得可怜。

  有人问起宋菽他们的来历,听说他替郭老大退了烧,一个个排着队表示感谢,更有人包了馒头送来。

  这可能是他们仅剩的口粮,宋菽当然不能收。李账房在一旁帮腔,说他是馒头的发明人,怎会缺这一点?送馒头的人这才放弃,但大家对宋菽也更为热情了。

  “多亏了你那馒头啊,还有崔小娘子,我们才能日日卖馒头赚吃食,否则早就饿死了。”

  “是啊是啊。”

  “我们都是跟着郭老大的,你救了他就是救了我们全寨子的人。”

  “没有郭老大,我们连这里也到不了。”

  “我们虽然穷,但好歹有力气,以后有啥需要帮忙的跟咱讲,别客气。”有汉子爽快地拍着胸脯说,其他人也纷纷应和。

  后来,刘阿婆说起宋菽想带郭老大回村安顿的事,不少人都吃了一惊。

  “这会不会惊动官府?”

  “能下山吗?我们能不能也一起去?”

  害怕的与期待的一窝蜂涌了过来,这寨子里的人粗略算算有近三十人,不算太多,但要安顿起来也得费一番事。

  崔五娘与他们细细解释了刚刚从宋菽那儿知晓的事,大伙听了,脸上的渴望更为强烈。他们都是本分的农民,若不是为战乱所迫,谁愿意过这寇匪的日子?若真能在这他乡落户,往后的日子,或许就能有些盼头了吧。

  “郭老大!”人群的最后,忽然传出惊喜的大叫。

  “郭老大醒了。”

  “老大你终于醒了。”

  熙熙攘攘的人群从中间散开,郭老大向宋菽走来,他病还没完全好脚步有些虚浮,但神情坚毅。他在宋菽面前站定,弯下腰,深深行了一礼。

  “宋郎的救命之恩没齿难忘,本不该讨要更多,但还请恩公相助,让我这些兄弟姊妹能有安身立命之所,郭某这辈子都会记着您的情,刀山火海再所不辞。”

  作者有话要说:谢谢支持,么么哒~

  第16章第十六桶金

  若把寨子里所有人都带回去,声势太过浩大,最终决定先由郭老大和李账房随宋菽他们回去,等一切谈妥后再回来接剩下的人。

  寨子里的人都对郭老大很是信服,他一开口,都纷纷说好。

  宋菽带他们回去,先是安顿在了他预备做豆油坊的屋子里。托彭师傅做的楔式木榨也基本完成了。那里地方大,给郭老大和李账房一间,绰绰有余。

  崔五娘拉着驴子去运馒头时,宋菽回了作坊一趟,给她添了两百个。

  “这是我送他们的,是卖是吃都好。”宋菽说。

  “谢谢。”

  “路上小心。”宋菽拍拍崔五娘的肩,又赶回榨油坊。

  安顿人的事必须跟村长商量,宋菽想了想,让六娘去村长家传话,晚上宋菽做东请他到宋家吃饭。

  六娘去时,村长刚好在家。六娘平时活泼好动,村里鲜少有不认识她的,再者她是宋菽的妹妹,光这一点也够村长打起十二分精神应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