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风华绝代小后妈[年代]第46节(1 / 2)





  小虎妈笑道:“那你找对了,我男人就是生产大队的队长,我们这边每天都有鱼,太多了吃不了,都浪费了。有一些就晒干了,磨成粉给家里的畜生吃,还有营养呢。”

  生产大队的队长,在生产大队都是头等人物了,还叫没出息?舒月心里苦笑一声,这个大姐对丈夫的要求是有多高。

  她不知道,小虎妈是嫌自己男人脾气太好,为人太老实,总吃亏,她主要是看不惯这一点。

  小虎妈带着她们去了生产大队队部,找到小虎爸介绍了一下情况。

  小虎爸看上去很瘦,个子不高,一眼看上去就是老实人,说话态度也温和有礼。

  舒月再次介绍了自己的情况,说是想给养殖场的鸡和猪采买鱼粉当饲料。

  岛上的鱼可以自己去捕,渔民一般是捕鱼以后把一大半上交给生产大队,剩下一些可以带回去自己吃,或者喂牲口。

  虽然捕鱼不花钱,但她们这帮军属不会赶海,也没有捕鱼工具,更没有人会这门技术,现下只能来买鱼了。

  小虎妈对小虎爸说:“你给他们介绍介绍,咱们大队上鱼干鱼粉怎么卖。”

  小虎爸转向舒月,温和道:“既然你们是军队的养殖场,那就不收钱了。”

  小虎妈:“咳、咳……”

  小虎爸一脸关切:“你嗓子不舒服?去倒点水喝。”

  小虎妈斜睨了他一眼,不作声。

  舒月看出来小虎妈的意思了,那是不同意不收钱。

  小虎爸这样,也许是真老实,就是小虎妈嫌弃他“怂”的地方。不过换个角度想,也许是故意的,他在坚持自己,并给老婆一个台阶下。

  舒月判断,这种人要么老实,要么就是情商很高。

  她们代表军队形象,不能占群众便宜。

  而且喂鸡的话单一饲料也不行,还得各种玉米、碎米、米糠、麦麸、鱼粉、菜叶子等等混着吃,按照鱼粉配置比例,等以后小鸡们长大,养鸡场规模扩大,一个月可能得吃几百斤。

  长期需要的话,不可能总是白拿。于是问他们:“你们平时价格怎么算?”

  小虎妈没等自己丈夫回答就抢答:“磨成粉的鱼粉一毛钱一斤,鱼干六厘钱一斤。”

  小虎爸有点不乐意:“人家军人同志保护咱们岛安宁的,咱不能收钱。关键是那些东西经常都扔掉了,不值钱。”

  如果是正经买回去吃的鱼,即便岛上盛产也要一二三毛钱,但是做鱼干鱼粉的都是些不好的、或者死掉的鱼,是被淘汰掉的,所以便宜。

  舒月打定了主意谈长期生意,提议:“一个月要的数量不到一百斤就按六厘钱算,一百斤到三百斤按五点五厘钱算,如果要三百斤以上就五厘钱,怎么样?”

  小虎妈心想,捞鱼也没啥成本,每天浪费的也挺多。听到舒月说的数量以后,有些惊讶,她算了算,三百斤鱼干就是十五块钱,一年将近两百块钱,也算是个长期客户了。她推了推小虎爸说:“我感觉能行。”

  舒月看小虎爸本想说什么,知道他不好意思要钱,就劝道:“长期要,不能老麻烦你们。给了钱,我们心里也踏实。再说了,这钱是给你们生产大队的,你别不好意思。”

  小虎爸想了想,笑笑说:“那行吧。”

  舒月跟他们商定,等回去最后商量确定了,就来拉货,一开始可能要的少,后期要的量会慢慢大起来。

  回去路上,舒月顾及到艾冬雪怀孕,问她:“要不要回家休息?”

  艾冬雪说:“农村怀孩子的,该干啥干啥,不用休息。而且我刚去养殖场,可不想因为这个丢了这个工作。”

  回到绽放养鸡场,舒月看到孟婉柔坐在鸡舍旁边无所事事。

  孟婉柔看见舒月也愣了几秒钟,好像有点不好意思,随后便挺了挺胸脯,佯装无事发生,凑过去问情况。

  她可把自己这财务的名头当回事,这些事儿她不能不知情。

  舒月没跟她讲,而是直接去小门房里找方大嫂,把情况和方大嫂汇报了一下。

  方大嫂没意见,不过她知道孟婉柔上午突然没影儿的事儿,看见她就有点生气。她肃着脸问孟婉柔:“负责财务的同志,你怎么没跟着去?采买东西,也得财务跟着才行啊,上午不是说好了吗?”

  孟婉柔捏着嗓子回答:“还没等我,她们就已经去了。”

  舒月心里翻了个白眼,道:“咱们说好上午去的,后来你人呢?等了半天没等着你,你这样是浪费大家的时间。工作为重,咱们是一个团队的就得好好配合,不能拖后腿。”

  孟婉柔低着头嗫喏着说:“这不是回去了我看快吃午饭了,就在家吃了个午饭么,反正你们也要回去吃午饭的。下午我这不是来了吗?”

  方大嫂没好气的严厉批评了她:“早上不到十点就回家吃午饭?你这样算无故旷工,扣今天的工资。”

  孟婉柔脸色铁青,定了几秒钟之后,觉得不敢顶撞方大嫂,就没再说话。不过她心里翻个白眼,暗自抱怨舒月太过积极,抢了别人的风头,还害她受处分。

  舒月看她的表情,就知道她不服气。不过这种人是没办法通过语言教化改造的,再忍几次,等着她被光明正大的开除就行了。

  都不用动手,她就会自己撞枪口,不愁没机会。

  *

  王水生之前已经加急给家里发了几封电报,让帮忙运一批九斤黄鸡的鸡崽或者种蛋过来。

  在第一批小鸡孵化出来以后,九斤黄的种蛋也经过火车、轮船多种交通工具的接力传送,加入了“绽放养鸡场”这支革命队伍。

  在“新兵蛋”们前来报到的时候,本地鸡已经陆续破壳而出。但是,三百只种蛋只有一百四十只成功孵化,一半多的种蛋都成功报废了。

  一只鸡蛋七分钱,一只种蛋要一毛二分钱,所以第一批孵化的三百只种蛋有一百六十只失败了,浪费了二十块钱。关键是岛上的种蛋也不多,并不是花钱就能买,除了浪费钱以外,也浪费了资源。

  方大嫂召集大家开会讨论,负责孵化的大嫂们你一言我一语:

  “以前我们村里大多是母鸡抱窝孵化呢,这种我是第一次这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