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风华绝代小后妈[年代]第97节(1 / 2)





  春节期间,陈司令回了趟京市,他们一起回了趟老家。

  方大嫂在老家附近的农村找了个靠谱的人李翠云。

  李翠云不到四十岁,家里孩子大了,儿子快结婚了,听亲戚说以后便想来挣这份钱。

  一个月给二十块钱,对于农村没有正经工作的妇女来说,也是个不错的工作。

  舒月跟她见了一面,觉得她看上去是那种利索、有眼力见儿的,而且有带孩子经验,便让她留了下来。

  李翠云带孩子细致耐心,还特别勤快,主动承担照顾两个孩子的任务。孩子睡着了以后,她还负责洗尿布、衣服之类的工作,此外家里有点什么活儿,她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都会去做。连晚上都是她带着两个孩子睡觉。

  这样的话,还一定程度上给舒老太太和方大嫂减轻了负担。

  家里有了李嫂的帮忙,各方面又变得井井有条。几天下来,舒月和程山都对她很满意,也不再担心他们开学后家里忙不过来了。

  这次开学,舒月已经成为了大二的学生。

  刚开学,蓬修然老师就给她带来了好消息:“舒月同学,你的书出版了!”

  舒月看到印着自己名字的小说《星星与七英镑》,激动地不知道说什么好,不过他没找到蓬修然的名字。“蓬老师,怎么没有您的名字吗?不是说好了吗?”

  蓬修然笑笑,“我写上去可就太厚脸皮了。放心,以后还有机会。”

  这次换舒月有点不好意思了。

  他又问舒月:“咱们院系的翻译小组已经过批准,这学期就可以开始工作。系里定的我当组长,你当副组长,怎么样?”

  舒月本来是个学生,说实话,这本书能出版,也是因为她曾经看过这本小说,让她当组长,她还是有些心虚。

  于是她准备拒绝掉蓬修然老师的好意,“蓬老师,我愿意参与翻译工作,但是副组长,我觉得责任太重大了,怕自己能力不够!我觉得还是让咱们学院的老师来当比较好吧,而且我一个学生当了,也难以服众吧。”

  蓬修然不紧不慢的说:“放心,你都有翻译作品了,还怕什么?还有谁会不服你?你不要太谦虚,相信自己的能力。咱们院系已经跟外文出版局达成了协议,以后咱们翻译的作品,他们都可以帮着出版。咱们一起努力,把这个翻译小组办好,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才是最重要的。”

  舒月也没再拒绝,心想着绝不能辜负老师和院系的信任。现在已经改革开放了,以后外国的文献作品等将会越来越多的传入国内,翻译便会成为开放沟通的重要桥梁。她一定要做好这个桥梁工作。

  三月底的一个周五傍晚,舒月刚回家,就看到李小敏来了。

  李小敏是来当信使的,张英让她来告诉舒月,明天可以去看房子。

  到了周六上午,程山、舒月和方大嫂三个人一起去看了房子,有两户挨着的小一些四合院,格局一样。相比舒月之前买的那套,少个后院。价格是七千五百块钱,方大嫂和舒月都觉得还可以。

  舒月记得开放后房价是慢慢上涨的,但具体也不了解这几年的房价变化,也不知道如果涨会涨多少,涨了之后,手里的钱还够不够得上。所以这事儿还是不能犹豫,早买早安心。

  于是,舒月果断出手买了第二套四合院,而方大嫂也买到了一套四合院。

  舒月盘算的是未来的升值空间,而方大嫂高兴地是,她和陈司令以后有个安静的城中小院养老了。

  如果告诉方大嫂,这个院子几十年后的价格——十块钱一张的大团结都能堆满一院子的话,估计方大嫂都会吓得不敢住。

  交完钱的那一刻,舒月彻底松了口气。

  这下子家里可没钱买房了,不过心里总算是踏实了。

  第84章 值得 爸爸,你不许走。

  一九七九年, 除了开放以外,华国还与米国恢复建交,华国内部整个社会都开始发生变化。

  逐渐的, 社会掀起了一股英语热,中学里的英语课开设起来,大学里很多没有英语系的也开设了英语专业。

  清大的图书馆里引进了一批英文原版资料,还开设了英语选修课, 其他专业的同学也可以作为第二外语进行学习。

  舒月作为清大外文系复建后第一届学生, 一个专业总共才二十个人。而七九年报考和招生的人数都有所增加,这一年入学的英语专业新生从人数上增加了一半。

  师生共建、与外文出版局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的翻译小组也在七九年春季学期期中考试后正式成立了。

  赶上这波英语学习热潮,学校层面也对他们给予了更多关注和资金资源的支持。

  舒月作为副组长,辅助蓬修然进行了规划、组织等相关工作。

  一方面是制定计划,第一期要翻译的有从一些院系收集上来的需求, 包括物理、化工等各方面的专业科学书籍, 还有一些他们本院系规划引进的文学作品。

  另一方面需要招募人员、组建队伍,将翻译计划落地, 预计在年底完成本期计划并有序出版。

  除了舒月这一级大二的所有同学以外, 新生中也有部分同学报名参加了翻译小组。舒月和蓬修然商量, 组织了一些翻译测试,筛选了一批水平勉强达标的同学,在几位系里头资深教授的带领下进行翻译。

  模式是一个教授带几个学生,给他们布置任务,并负责学生的产出成果, 进行最终的把关。

  舒月需要联系教授, 沟通需求,也需要根据同学的兴趣特长给他们分配教授,再跟踪了解翻译的进度, 并协助解决他们遇到的问题等等,工作任务也很繁重。

  舒月亲身经历了才感受到,作为开放过程中对外沟通交流的重要工具——英语语言,在整个华国都比较薄弱。

  翻译小组虽然如火如荼,社会上学习热潮也已经掀起,仍有不少人认为英语是一种走狗工具。长期以来,尤其在一九五四年教育部宣布停止英语课教学以后,学习英语被贴上了崇洋媚外的标签,英语两个字本省就被蒙上了一层政治色彩,而要去除国人严重的这重滤镜,积极发挥英语的工具作用,任重而道远。

  舒月宿舍的冉珍珍、田国芬和关平露都参与了翻译小组工作,不过田国芬和关平露选择的是文学作品翻译,冉珍珍则毅然决然的选择了一本英文版的物理书。

  舒月得知冉珍珍的选择后,其实心里已经有所猜测。

  看到冉珍珍拿着本《牛顿力学》啃得艰涩,舒月故意问她:“后悔吗?你好不容易读了英语专业,不用学物理了,为啥还选择翻译物理相关的?”

  冉珍珍说话打磕巴, “我我就是觉得吧,那个……这些没人翻译,不是……不是挺可惜的吗。”突然又找了一个正当理由,“反正总得有人做这件事不是吗?”

  舒月:“那倒是,这个我肯定高兴啊,我特别怕没人选,咱们小组到时候完不成任务。所以……你是不是为了我?”

  冉珍珍脸有点红,她的皮肤也比较白皙,红晕比较明显。她捂着自己发烫的耳朵,压低声音道:“那个……你觉得你老乡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