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风华绝代小后妈[年代]第100节(1 / 2)





  (bushi,有的人一辈子都会很幼稚,永远不会成熟……)

  小予叹了口气,奶声奶气的说:“哎,我什么时候才能长大,我不想这么幼稚。”

  程山摸了摸女儿的头发:“你现在就很聪明很机灵啊,不幼稚。爸爸心里你是最棒的。”

  小舍努了努嘴,“爸爸,那我呢?”

  程山看着不臭的臭小子,“行,你也不幼稚。你也很棒。”说完宠溺的看了看女儿,在她小酒窝上轻轻亲了一下。

  舒老太太把小舍拉到怀里,“快坐下,典礼要开始了。”

  小舍看着什么都好奇,一会又跑到了程白杨怀里,一会又去小姨舒兰怀里,在几个人当中窜来窜去,好像有释放不完的体力精力。

  舒月记得,原来看过新闻,清大的通知书、毕业典礼都极具特色。可这一年的毕业典礼,在形式上只能说平平无奇,没有好看的学士服,连台上的背景板都只是红布标语。

  也许他们是恢复高考后第一届毕业生,所以各方面还是显得仓促了些。

  清大的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而舒月正是这一精神的写照。所以在全校毕业典礼上,舒月作为毕业生代表进行了发言。

  舒月在台上发言,一家人都听得聚精会神,不断鼓掌。小舍和小予都自豪极了,两个人争抢着说“我妈妈最棒”、“我妈妈才最棒”……

  舒兰揉了揉两颗小脑袋,“你们是同一个妈妈哦!”

  ……

  台上领导讲话、学生代表等环节结束后,各院系便开始了合影。大家都是穿着自己的衣服,和系里的老师、同学进行合影。

  毕业典礼后,舒月要去参加系里的聚餐,所以家里人都先回了家。

  参加聚餐的有班里二十一个同学,还有蓬修然等几个年轻老师代表。

  他们平时几乎都不沾烟酒,在毕业前“最后的晚餐”上,连女生都豪言壮语地拿起了酒杯,男生更是放话“不醉不归”。

  不知是真醉还是假醉,趁着酒劲儿很多人开始互诉衷肠掉眼泪,把四年学习生涯中的希冀、遗憾、收获、悔恨、不甘等等,那些曾经不好意思、深埋心底的话,抓住最后的机会一一倒出。

  说完了,才能轻装上阵,继续前行。

  班里的一个女生抓着田国芬不知道说什么,忽然两人就抱头痛哭起来。

  舒月疑惑的问冉珍珍:“她俩怎么了?”

  冉珍珍耸耸肩,“不知道,她俩好像不是特别特别熟。不过他们都要去京市外国语大学当老师了。”

  蓬修然是跟班里同学打交道比较多的老师,所以每个同学都来敬他一杯……他早就喝得有点晕了,趴在桌子上,状似喝醉。

  冉珍珍也有感而发,感慨这四年时间飞逝,“我觉得上大学真好,上了大学才知道外边还有这么广阔的天地,还有你这样的牛人。我最大的收获就是认识了你和国芬……”

  “还有邬利朋吧?”舒月打趣地问她,“啥时候办婚礼?”

  冉珍珍依然像个纯情懵懂的小女生,一提起来就脸红,说:“过几天,他八月底就要走了。”

  突然,她俩看见关平露一个人坐在那喝闷酒,一边喝一边哭,越哭越喝,越喝越哭,她们又过去安慰关平露半天……

  一顿毕业聚餐下来,唯二清醒的人就是舒月和冉珍珍了。

  毕业后,很快就到了八二年春节。在春节前几天,舒月正准备让陈文卿代缴房租的时候,收到陈文卿的消息,说吴教授的孙子要来京市上学,所以他的儿子一家打算八二年的夏天搬过来,也就是说顶多还能住半年。

  程白杨和舒兰还有三年半才毕业,而程白鹭还有一年半高中毕业。舒月原本想在这住到几个孩子都毕业后再考虑搬家,看来不能如愿。

  另外李嫂的孙子快出生了,她也要辞工,不能再帮忙带小舍和小予了。

  所以家里就剩下程山、舒月、程白鹭、小舍小予和舒老太太,程白杨和舒兰俩人可能会日常住校,偶尔回家。

  程山在海军家属大院有一套住房,有四个房间带一个小院子。舒月算了算,程白杨和小予可以住一家,舒兰和程白鹭可以住一间,舒老太太带着小予一间,倒是也够住了。

  另外,家里那两套四合院也都可以居住,有十几间房,完全不发愁够不够住。

  但海军家属大院的优势在于离清大比较近,主要是程白鹭需要走读,每天搭乘公交车,如果太远了上学不方便。而且小舍小予可以去海军机关幼儿园上学,也名正言顺。

  所以舒月和程山商量,清大家属院的房子不再续租了,等春节后全家搬过去住。

  这样的话,也省了一笔租金,同时和方大嫂一起买的四合院就闲置了下来,可预见的是几年都不会住,所以还可以租出去,赚一笔租金。

  舒月算了一下账。

  住了四年的清大家属院的三居室七八、七九年的时候还是八块钱一个月,到了八零年涨到十块钱一个月,而八二年的行情是十三块钱一个月,租金快要翻倍,一年要花掉一百五十多块钱。

  那套四合院租出去,完全够四户人家住,算下来一年租金还能收入至少六七百块钱。

  少花一百五十块钱,还能赚六七百,所以一年下来对家庭收入来说可以增加小一千块了。

  算明白了这笔账,舒月更坚定了要去海军家属大院住。不住白不住,反正不能往外租。

  这个春节,方大嫂家也过得热闹,陈新觉正式退休,在除夕这天终于回到了京市,一家团圆。

  半年前陈洪泽和程白杨一起参加高考,他考上了首都医科大学,平时在学校住宿,所以他们一家也准备年后搬到四合院去住。

  春节是两家人一起过的,也是最盛大的一次过节了。家里张灯结彩,每天都胡吃海喝。一边庆祝小家团聚,一边又伤感两家要分开了,不过好在都在京市,离得不远,舒月准备有空就去看看陈司令和方大嫂,免得他们两口子无聊。

  在元宵节的当天,程山找了两辆车来,早上把自家的东西拉到了海军家属大院,上午又帮方大嫂他们把东西拉到了四合院,好在他们都是说生活用品,没什么家具,所以搬起家来还好一些。

  最麻烦的是搬完东西之后的收拾整理,舒老太太趁着小舍小予上幼儿园的时候在家收拾,舒月白天忙着出版社的事儿,晚上也一起收拾,足足收拾了一个礼拜才把家里理顺。

  “真好,又过上了有院子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