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77章(1 / 2)





  ……

  这篇洋洋洒洒的影评称得上良心点评了,影评人格莱斯顿既没有透漏电影剧情,还从技术演员各个方面分析了电影,让观众比较直观看到他本人的观影感受。

  相比起《电影手册》的长篇大论,很多权威电影杂志的短评也同样值得一看。

  《视与听》给电影《拥抱》打了四颗星,“塔玛拉·霍恩无愧于‘最年轻电影大师’称号,影片代入感呢极强,演员演技精湛,利奥德宝刀未老,贝阿特惊喜连连,电影原声音乐非常出众,遗憾的是,相较于导演以往作品艺术性较差,但电影极强的感染力以及埃尼奥·莫里康内的优美配乐,弥补了影片艺术性方面的缺憾。”

  《首映》给出了三星半的评价,“电影本身三颗星,主演克罗夫·杜弗洛值半颗星单独嘉奖,塔玛拉·霍恩导演过分追求个人突破,支线破坏了电影完整,影片为了票房营造的冲突点,破坏了电影本身的艺术性,庆幸的是,导演个人才华和演员精湛的演技拯救了电影老套的剧情,这部电影本质上是一贯追求艺术美的塔玛拉·霍恩向商业化电影市场做出的妥协之作。”

  《ciak》杂志则打出了五颗星全满分的好成绩,“无可挑剔,从剧情到演员再到画面、剪辑、音乐都是上乘之作,这是塔玛拉·霍恩继《精神病人》后又一里程碑式作品,唯一的遗憾就是,太短了!”

  虽然极少数影评人给出了类似于《ciak》这样五颗星的高评价,但更多的影评人分值都是三星半或是四颗星,这个成绩和当年《精神病人》在戛纳电影节媒体评分看似相同,事实上却天差地别,因为许多影评人不约而同用了一个句式,“电影本身值x颗星,但是因为xxx原因奖励半颗星或是一颗星”。

  换句话就是,他们只是极喜欢电影的某个地方,电影中某一点影响他们对电影整体的客观判断。

  而电影本身压低分值的地方有两个关键点,一个是电影完整度,另一个就是电影艺术性。

  这就是《精神病人》和《拥抱》两部电影,虽然总分大致相同,后者在专业人士口中评价却略低于前者的主要原因。

  不过,普通观众是不会去在乎艺术性和非艺术新,《拥抱》明朗而励志的基调,让这部影片在普通观众那里好评如潮,一些年轻观众在看过首映后,认为《拥抱》比《精神病人》更让他们感觉亲切,并称“文艺片自带距离感”。

  一些年长的影迷则表示,“两部电影是完全不一样的感觉,《精神病人》并不适合孩子观看,《拥抱》就不一样了,我会带着我的孩子进电影院观看这部电影,相信他看过电影后,一定会有所收获。”

  ☆、第109章 黑暗将逝

  苔米认认真真看了当天助理能买到的所有的评价《拥抱》的电影杂志和周刊。

  然后发现,这些影评人,无论是长评还是短评,没有一个发现斯嘉丽·约翰逊这个角色的奇妙之处。

  苔米有些郁闷,致敬科恩兄弟《缺席的人》可是电影中的一个亮点,怎么大家都没发现?莫非是自己的暗示太不明显了?

  就在苔米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雷蒙德打断了她对电影后续报道的关注。

  “亲爱的,别看了,我们该去签合同去了,那些合同太复杂,你不能让我一个人去面对那些老狐狸。”雷蒙德亲了亲苔米的额头,作为b&h工作室的管理者,雷蒙德并不是只有写剧本卖剧本这么简单,和人签单也是他的工作,他要负责将工作室投资的电影卖出去。

  《拥抱》虽然是b&h工作室和百代公司、法国电视四台等一同投资的电影,但是作为电影最大的投资人,签约版权合同时不在场总是不好的。

  苔米听了这个就万分头疼,以前她是独立电影人,电影只要卖出去,价钱合理就可以,如今自己做了老板,为了工作室的正常运营,当然是越多钱越好,可是和人谈判从来不是她擅长的理论,有时候情绪上来了她还会和人吵架,这种据理力争的活儿,真不适合她。

  不过工作室是自己的,作为老板,她当然不能甩手不干,于是苔米只能硬着头皮和丈夫一起面对那些狡猾的不得了的片贩子。

  ————

  《拥抱》在戛纳电影节总共和42个国家和地区签下电影版权。

  包括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德国意大利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以及一部分发展中国家。

  最让人诧异的是,叙利亚、黎巴嫩、阿富汗等战争国家也购买了这部电影的版权,片商面对雷蒙德的诧异是这样解释的,“这部电影充满了希望,会让很多人感动。”

  和《精神病人》相比,购买《拥抱》版权的公司少了许多,不过价格方面却翻了一倍多。

  因为《漂亮男孩》和《精神病人》在中国台湾、香港票房都不错,有一家香港电影公司购买了影片在港澳台的地区的院线发行权。

  勒布朗和雷蒙德非常想要争取中国大陆的这块大蛋糕,中国人太多了,对于电影市场来说简直就是一个大金矿。

  可惜来自香港的片商却告诉雷蒙德,想要在现阶段通过这种中低成本的电影打开中国大陆市场,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这么说吧,大陆当严格控制外国电影的市场份额,除非是大制作商业电影,中小成本影片能在中国大陆院线上映的只有靠奥斯卡,中国和法国不同,票房几乎是一部电影收入的全部来源,碟片、网播以及相应周边的收入少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就算有,也是盗版猖獗,我真的不建议b&h工作室将太多的心思和精力花在中国上,我不知道你们身边是否有来自中国的朋友说了些什么,但是就目前为止,你们工作室出品的电影明显不是中国人盘子里的那盘菜。”

  顿了顿,这位来自香港的片商又说道,“霍恩在商业领域其实非常有天赋,为什么不去好莱坞转转呢,当然,我知道,法国电影人并不喜欢好莱坞的爆米花电影,不过,若你们想要打开中国大陆的电影市场,爆米花电影显然是首选。”

  雷蒙德将这位香港片商的话如实转述给妻子苔米,苔米沉默了很长时间。

  范池形容的中国大陆实在是太迷人了,在范池口中,中国大陆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好像闭着眼睛都能数钱,那么一个到处都是黄金的地方,说不动心几乎是不可能的,但现实是如此的残忍。

  于是苔米果断放弃了中国大陆市场,“算了,那里没有我们的金矿,我们不应该如此贪婪。”

  ——————

  b&h工作室刚刚起步,很多事情苔米和雷蒙德都是第一次做,计划的再好,中途出点岔子难免会手忙脚乱。

  为了工作效率,苔米和雷蒙德的工作是分开的,苔米更多的是技术层面,比如签约她看重的好苗子,比如指点旗下编剧和导演的剧本,决定明年公司投资那些剧本,而雷蒙德主要管理的是公司外交,签合同电影发行宣传,周边制作贩售渠道,都是由他来经手。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财政这一块,是财务先过手,苔米再过一次,最终敲板的是雷蒙德。

  看似b&h工作室掌权人是雷蒙德·培根,但事实上,担任总监的苔米才是核心,因为雷蒙德本人并不懂电影。

  难怕他娶了一个导演当老婆,又开了一间电影工作室。

  开了工作室后,雷蒙德和苔米都感觉时间不够用了,雷蒙德还算好一些,毕竟对方大学已经毕业,苔米却还在上学,作为法国最顶尖的电影公立学校,并不是人人都有机会让大师亲自指导,苔米若是不认真,都对不起她花了那么长时间准备入学考试。

  不过纵然如此,有些事情该做的还是要做,比如讨论下一部电影的演员阵容。

  虽然《拥抱》还在宣传期,离公映还有很长的一段时间,但是苔米却已经开始筹备下一部电影。

  作为一个从来不愿意将自己拘泥在某一题材内的导演,苔米这一次打算将触角伸向此前从未涉及过的悬疑恐怖领域。

  她要拍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惊悚恐怖片,而不是《漂亮男孩》那种披着悬疑外衣的文艺片。

  苔米在看了大量的东方恐怖片和西方恐怖片后,决定亲自指导出一部视觉惊悚和心理惊悚兼有的影片,她甚至在剧本还没有完全敲定的时,就已经想好了片名。

  ——《黑暗将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