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2章前行(8)





  文日莞和小菲围站在灶台旁。小菲说:“听着锅里咕嘟咕嘟冒泡的粥,胃就舒服。”

  文日莞不知所解地问她,“不是应该喝下去之后胃才感到舒服吗?你怎么听着冒着泡的粥就已经感受到了?”

  小菲笑着说:“口耳相通。”

  文日莞已经准备好小碗,一一摆开在灶台上,小菲一勺一勺盛粥的动作优美。宋城从一个坛子里夹了一些腌制的小菜,又打开橱柜拿出一小罐冰糖,文日莞和小菲放了三块冰糖,宋城则搭配着小菜喝粥。

  温暖的小屋里烛光闪动,三双眼睛眨动,漆黑的夜营造了温暖的氛围。

  小菲喝了几勺粥,抚摸着舒服的胃,文日莞轻轻搅了搅、吹了吹,宋城夹起一块菜喝下一口粥,三个人静静地喝粥,这时门外有走动的声音,轻轻地叩门声响起,小菲放下碗从屋里走出来,安长奶奶挎着竹篮走进小院。

  “安长奶奶,您吃饭了吗?我们刚好熬了一锅桃花粥,给您盛一碗。”

  安长奶奶笑着说:“我觉得你们也该吃饭了,就给你们送来我腌的鸭蛋给你们吃。”小菲接过竹篮,手挽着安长奶奶走进屋里。文日莞在屋里已经给安长奶奶盛好一碗粥,宋城搬来一个小椅子给安长奶奶坐,安长奶奶坐下品尝了一口,“嗯,熬的真不错,好喝。”然后她从竹篮里拿出三个咸鸭蛋分给他们一人一个,“快尝尝好不好吃。”

  宋城边剥着蛋壳边说,“您做的什么都好吃。”

  安长奶奶开朗地笑着。

  宋城一脸真诚地说:“是实话也是心里话。”

  小菲也说:“安长奶奶,宋城说的没错,您做食物的手艺是真好。”

  文日莞已经完整地剥好了一颗鸭蛋,掰成两半,灿黄的鸭蛋黄带着油,“哇,安长奶奶腌的真好,买来的都不行,看着就流口水啊!”

  然后她把另一半给安长奶奶,安长奶奶摆摆手说:“日莞,你们吃,我在家吃过了,快咬一口,尝尝味道怎么样?”

  文日莞一口吃下了半个鸭蛋,嘟着嘴咀嚼,连连点头竖起大拇指,大家看着她滑稽的吃相,都被她逗乐了。小菲瞧了瞧橱柜小编织筐里没有馒头了,便给大家说:“我们一会儿得蒸点馒头了。”

  安长奶奶说:“一会儿去我那蒸吧,正好我提前泡了点红豆和砸了一些晒干的红枣准备做豆馅。”

  文日莞听了举双手同意,连说:“好啊!好啊!豆包我的最爱啊!”

  “也是我的最爱。”小菲也举起双手说道,大家一致看向宋城,宋城眯起双眼,微微一笑地说:“我也一样。”

  “我猜,你们这些孩子们准会喜欢吃。”

  小菲感动地说:“安长奶奶一直都在为我们着想,这么照顾我们,给我们做好吃的,您太好了。”

  安长奶奶嘟起嘴,非常可爱地说:“小菲,不许再这么客气喽!”

  小菲说,“有感而发,安长奶奶。”

  简单地吃过饭后,文日莞和小菲随安长奶奶一同去她家。而宋城先留在小菲家收拾碗筷,一切收拾好后,便去帮她们。小菲和文日莞不用安长奶奶吩咐就先做起了准备工作。小菲端着安长奶奶泡好的红豆用水淘洗了两遍,文日莞先点火烧柴。她们俩负责制作豆沙馅,烧水煮豆蒸枣,待其熟了以后搅拌成馅,加糖适中。

  文日莞挖了一小勺尝了尝,眼神中透露出满意的滋味。小菲也尝了尝表示,吃了一口还想再吃,恐怕再吃就不用包成豆包了。文日莞挖来一勺给安长奶奶尝,安长奶奶点了点头,夸她们做的馅很好。宋城主动请缨揉面团,而安长奶奶负责包豆包,安长奶奶的手很灵巧,捏了他们三个的属相,宋城是只可爱的小羊,小菲是只机灵的小老鼠,文日莞是只憨态可鞠的小猪,小菲提议她们三个也为安长奶奶捏一只兔子。

  宋城很有做面食的天赋,而文日莞和小菲就没有那么顺利、麻溜。安长奶奶满意地看着宋城认真做事情的样子,他的眼神笃定,两只手灵活的揉捏面团,不一会儿一只灵气的小兔子成形了,文日莞看着都惊呆了,她简直对宋城刮目相看,小菲看见文日莞停下观看,也加入观光团,她可不是一个小迷妹的样子,而是偷师学艺,尽管小菲学习能力很好,但还是比宋城捏出来的小兔子稍逊一筹。而文日莞的小兔子没有尾巴,文日莞轻轻拍了下额头说:“哎呀,兔子尾巴短,我给忘记了。”

  安长奶奶又继续教她们包豆包,宋城被指挥去烧水,小菲撩了一下零落下来的头发,文日莞抬头看见小菲脸上有白面粉,就下意识用手去帮她擦,却忘了自己手上也沾有白面粉,结果小菲变成白脸猫了,那滑稽的样子让人忍俊不禁,都哈哈大笑起来。

  宋城闻声走进来,看见小菲白脸猫的样子也乐了。小菲不明所以然地去照了镜子,也被自己的样子逗乐了。宋城向安长奶奶报告水已经烧开了,还有什么指示,安长奶奶俏皮地回复,“请继续烧火。”

  安长奶奶把包好的豆包都放在蒸屉上,盖好锅盖说:“蒸一会儿就好了。”文日莞和小菲在屋里收拾桌子,安长奶奶和烧柴的宋城在外面聊天。

  “小城,原来你对面点这么有天赋啊!”

  “我这不算什么天赋,以前经常看见我妈妈做面点,然后我非常喜欢我妈妈制作的各种各样的馒头,就和妈妈学着自己做,没想到,自己学的很快,也很好,妈妈非常高兴。”

  安长奶奶看得出宋城说起他妈妈时开心的样子,“你妈妈肯定是一位温柔善良的母亲,从你身上可以看出你母亲养育了一个很棒的孩子。”

  宋城看着燃烧着的木柴,脸上带有一丝伤感。

  文日莞和小菲收拾好桌子也走了过来,她们为大家沏了一壶茶,小菲端了两杯一杯给了安长奶奶,文日莞端了两杯一杯给了宋城。大家喝着茶,又开始谈论其它的话题。

  也许每个人都有不可说的故事,因为触及内心太深、太深。一个人的心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当可以承受心中苦难时,心是宽阔的;当忍受不了悲痛时,心是脆弱不堪的。在我们心中,部分苦痛是不可说的秘密,也许需要一个时机和信任的人坦露。

  安长奶奶估摸着时间应该蒸好了,锅盖一打开,仿佛就打开了胃口,香喷喷的豆包蒸的软软的,宋城洗了洗手,迫不及待的大饱口福。

  安长奶奶开心地说:“大家做的都很好,蒸出来的样子也是极好。”

  安长奶奶看着孩子们吃的津津有味,脸上洋溢着满意的笑容。临走时,安长奶奶用竹篮给她们带了一些回去,又带了一些让他们给木匠大叔拿去,三个人刚走出门外,安长奶奶便喊住了她们,然后匆忙地走了出来,手中拿着几件衣服,她笑着说:“来,这是给你们仨做的几件衣服,我这记性不好喽,先前还想着拿出来让你们试试,结果一忙给忘了,拿回家试试,不合适我再给你们改。”

  三个人满怀感恩地望着面前这位慈祥可爱的老人,一直照顾着他们,说不出的感激,仅用谢谢二字已不足以表达他们内心的感恩之情。

  三人道谢以后一同走去给木匠大叔送豆包,宋城手中拿着随身带着的萧,试吹了一两声,然后吹了一曲,夜幕下的三个人像三棵行走的树,笔直的身影,沉默不语地看着前方。

  听见宋城萧声渐渐临近,木匠大叔在灯光下安静地专注地雕刻着一艘小帆船,萧声停了,宋城在门外喊到,“大叔,我们给你送豆包来了。”

  木匠大叔抬头对着窗外说:“噢。”

  大叔走到门外,看见三个孩子都站在门外,小菲提着小竹篮给大叔看了看说:“这是我们刚在安长奶奶家蒸的,给您带来尝尝。”

  大叔接过竹篮请他们进屋坐一坐,三个人走进了大叔的小院来到了屋里。文日莞这是第一次来木匠大叔家里,只见院子里放着一些木料,墙上挂着一些裁木头的工具,整整齐齐的,屋里摆放着好多大叔雕刻的小玩意,文日莞一样一样地看着这些精致的木刻,在心里感叹着,木匠大叔的手艺真好,做这些肯定花费了不少心血吧。然后转过头来看着大叔说:“您的生活看着单调,但做这些对您来说肯定大有生活的乐趣。”

  大叔笑着说:“是啊。做喜欢的事,在别人看来枯乏,其实自得其乐。”

  文日莞又仔细环看着大叔房屋的布局,一张长方形木桌,几把椅子,靠窗一张床,长条木上放着大叔的雕刻,这真是一个充满工匠气息的小屋,朴素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