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37章前行。(23)





  三个人一起将蒸好的榆钱苦粒铲到大点儿的盆里,小菲用木勺将锅里的水舀出来,文日莞在切葱末和蒜末,乔蕊在倒醋,文日莞把蒜末放在倒好的醋碗里,把葱末放进油锅里,趁着还有火星,在轻微的刺喇声中,葱白成了焦黄色,弥漫开来一股葱花香。小菲不紧不慢地将葱花油浇在苦粒上,文日莞也将调好的醋浇在上面,这时的味道,十里外飘香。

  文日莞看着小菲一点点儿搅拌着,迫不及待地想尝一大口,小菲看她一直咽口水,实在不忍馋着她,“日莞,快尝一口味道怎么样?”

  文日莞笑眯眯地拿着小汤匙,舀出满满的一汤匙苦粒,用手小心接着,喂到口中,小菲示意在一边看着文日莞一脸满足的乔蕊也尝一口,乔蕊尝了一口,竖起了大拇指。

  “是吧,好久没吃过了,咱们做的味道很好,太棒了!”文日莞喂了小菲一口,小菲也说做的很成功。

  “那咱们叫来安长奶奶、北河大叔和宋城一起吃。”

  “好。”文日莞和乔蕊一起说道。

  宋城刚一进门就说好香,小菲打趣道:“没夸张?”

  “当然,你们三个联手,手艺差不多可以和安长奶奶媲美。”

  “我们比安长奶奶的手艺还差很远呢。”

  安长奶奶笑着说:“这次你们做的的确很好吃,闻着味道我都想吃两碗。”

  文日莞开心地说:“我也是,我也是。”

  “看来,你们做的蒸苦粒是咱们这儿都爱吃的饭。”北河大叔真诚地笑着说。

  宋城吃着第二碗不解地问:“为什么叫苦粒呢?”

  安长奶奶答说:“因为在穷苦年代,底层劳动人民把这种做法的饭叫作苦粒。”

  “可这饭一点儿也不苦,不难吃。”

  “是啊,即使生活清苦,在粮食极度缺乏的时候,穷苦的农民用智慧养家糊口,那种打不倒的精神,不因日子维艰而丧失对生活的向往,而起作‘苦粒’这个名字,也是不忘生活艰苦,珍惜来之不易的粮食。”

  “原来是这样啊!”四个年纪小的孩子都若有所悟的感慨

  文日莞说:“我只记得,每年春天最最期盼着榆荚树开,等着妈妈做好吃的苦粒。”

  小菲和乔蕊也点点头,一起说:“是啊。”

  宋城拿出安长奶奶给他们酿的桃子酒,给每人倒了一小碗,乐呵呵地说:“绝配。”

  大家举起碗共饮。

  饭后,在北河大叔的指导下,开始准备搭建木屋的木具,刮树皮、量尺寸、锯木头,大叔拿着房屋构建图给她们做指导,在大叔的领导下,有条有序地开展准备工作,乔蕊拿着铅笔和尺子与小菲合作,量完一根做上标记,由宋城和日莞来锯,大叔拿着斧头一点儿一点儿砍树皮,粗糙的树皮下包裹着光滑的树干,笔直的圆木,纯正的颜色,一圈圈代表树身年龄的年轮,都值得人们敬仰树的神圣和奉献。

  北河大叔砍削了两根树皮,脸上的汗珠滴哒嘀嗒地落下,宋城进屋端了盆水,湿了湿毛巾,拧干递给大叔,大叔欣慰地一笑,接过毛巾搭在脖颈上擦了擦汗。

  宋城站在那儿看了一会儿大叔砍削树皮的手法,就拿了把斧头砍削另一根圆木,“咔咔咔”斧起斧落声此起彼伏,散落的木屑散发出淡淡的原木香。大牙依旧趴在一根圆木上,享受着阳光,看着忙碌的他们。

  文日莞看了看摆在一旁的工具,拿起一个工具,她见过木匠大叔用这个处理木头表层,使其更为平整,她拿着这个她不知其名的工具走到北河大叔跟前,问道:“大叔,我用这个来搓木头,你看哪根需要处理?”

  大叔看向一堆木料,说:“那些都可以,你会用吗?”

  文日莞笑嘻嘻地说:“我见您用过,挺简单的。”

  大叔笑了,“好,你去试试。”然后又补充道:“这个啊,叫方锉。”

  “嗯,记住了。”她握住柄操作着,乔蕊在她身旁看着,她抬起头说:“要不要试试?”

  乔蕊照着文日莞的动作实施,不亦乐乎地操作着。

  “这个工具真好用。”小菲收拢被劈下来的树皮,放在大竹篓里。小院里一动不动的木头,忙碌的身影,太阳在不知不觉中滑落在西方,夕阳的余晖,晚霞装点的上空,多了一丝神秘美,色韵美。

  北河大叔坐在木头上抬头看天边美丽的风景,远处的青山和山下的绿水都映现在他的脑海中,有时候欣赏一种美,就如大的风车利用风能发电一样,给整个身心注入新的活力,疲惫之态消散。宋城停下手中的斧头,坐在大叔身边,晚霞倒映在大叔的眼眸,没了色彩,却有另一种光彩。

  安长奶奶在果园里摘了许多新鲜果子,在溪水边一一清洗干净,带给一起劳动的孩子们。安长奶奶还未走到北河大叔的小院,就听见了“咔咔”的斧头声,院子里的孩子们都很认真的各司其职,忙忙碌碌。“孩子们,辛苦啦,休息一下,过来吃点水果。”

  文日莞很欢快地从木头上跨过来,“谢谢安长奶奶。”

  小菲在旁边提醒道:“日莞,洗洗手,我去端水来。”

  文日莞看了看自己黑乎乎的手掌心,笑嘻嘻地说:“哎呀,忘了。”

  安长奶奶搬来一张小木桌放在院里一小处空闲的地方,大家坐在四周横放的木头上,殷红的樱桃,蜜黄的甜杏,脆甜的桃子,颗颗诱人的小杨梅,都是受人欢迎的水果。

  “我看大家都工作的很上手,积极性很高。”安长奶奶对着一旁的大叔说,大叔眯着眼睛弯弯一笑,“孩子们都很能干,有他们一起做搭建前的准备工作,我的确省事不少。”

  宋城忙说:“大叔,我们都遵循着不添麻烦的做事态度,积极配合你的工作,听您指挥,给您打好下手。”小菲拍了一下宋城的肩膀,“对啊!他说得很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