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3章父子论《诗(1 / 2)





  秀才病重后,徐铮前前后后把县城里的医馆都跑遍了,针、灸、汤药、砭石法(刮痧)、按跷和导引,中医的六大治疗方法全部用了个遍,更有甚者,竟然有位先生为徐相公写了一副符咒,让徐铮日夜诵读,让徐铮苦笑不堪。尽管在十六世纪末的荷兰,已经有人制造出显微镜,但是距离到医学上的实际应用还早的很,毕竟这个时代的医生是没有办法理解细胞、微生物的。

  十两银子几乎都扔在了药费上面,秀才的病仍没有见好,不断的寒热交替,把本来身子骨就差的秀才折腾的骨瘦如柴,奄奄一息。

  徐铮根据记忆,猜测出秀才十有八九是被蚊虫叮咬,染上了恶性疟疾,就算是二十一世纪,如果救治的不及时,仍然是致命的,可问题是明明自己知道什么药物可以治疗,却偏偏没有办法弄到。

  不断的焦虑让徐铮眼珠子通红,整个人疲惫不堪,脾气也大了许多。

  今天秀才的病发作过后,人倒是精神了很多,眼珠子在枯瘦的眼眶里不停的转动,喝了几口水之后,把徐铮叫到跟前,说道:“铮儿,为父命薄福浅,且时运不佳,父母早亡,中年丧妻,如果没有你,真不知道这几年是如何活下来的。”

  “看着你一天天长大,聪慧灵秀,从开蒙识字,到父子朝夕相对,研读诗书,真是为父一生中少有的快乐,为父真的不亦乐乎!”

  “然而人生之事,不如意者十之八九,况为父现在沉珂难治,病已深入膏肓,恐时日不多!家里尚余钱财不可再购买药物,药石已无用矣,徒靡费尔!”

  “吾去后,汝还得活下去,切莫忧伤过度,过度损伤心神,须知日后还得靠你光大门楹,继承香火!”

  “吾知吾儿志向非小,才学过人,他日定能一飞冲天,吾在九泉之下,亦能心安,无愧于列祖列宗!”

  秀才这是在交代后事了,徐铮一阵气恼,高声说道:“胡说什么,又不是治不了!”

  “痴儿,诸多医者皆束手无策,俗话说:人各有命,富贵在天。勉强不得!”秀才认为徐铮实在安慰自己。

  徐铮看着秀才,久久才说道:“这病,他们不能治,我有办法!”

  “天意不可违,夫人者尽人事从天命,今以至此,汝不必在欺瞒于我!”秀才已经绝望了。

  徐铮咬了咬牙,执拗的说道:“还有一个方子,我们还没用过!”

  “痴儿啊痴儿!”

  徐铮记得葛洪的《肘后备急方》里有对青蒿的记载: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作为一个穿越者,对于青蒿汁水和青蒿素的区别,徐铮还是了解的,前者是粗暴的人工方式制取,后者是利用化学物质萃取,二者之间有着天翻地覆的差距。但是徐铮没有别的选择,只能靠自己动手,毕竟青蒿汁水里多多少少含有些青蒿素的有效成分,至于能否治愈疟疾,心里实在一点把握也没有,病急乱投医吧!徐铮如此想。

  好在江南地区也是青蒿的产地,找到青蒿不是难事,徐铮收集了不少,然后自己动手,制取了不少的汁水,一天三次,强迫秀才喝下去。

  连续喝了六天,就连秀才的脸色,看着都有些发绿。

  不知道是徐铮感动了上天,还是上天可怜秀才,不忍心看他如此牛饮青蒿汁,秀才的寒热发作间隔时间竟越来越长,竟有了些康复的迹象,只不过身体还有些虚弱。

  “吾儿,为父今生再也不喝青蒿汁了,若再喝,毋宁死!”

  看着秀才渐有起色,徐铮的心情轻松了好多,笑着说道:“想喝也没有了,咱家地里的蒿子都被你喝光了!”

  中医治病讲究“十分病,三分治七分养。”徐铮看着瘦骨嶙峋的秀才,再看看自己的小身板,决定全家进补,但是翻遍钱袋,只余十来个铜板了。

  “人呐,真是什么都可以有,就是不能有病!本来日子就很清苦,前段时间靠自己投机取巧,攒了了点私房钱,这下子全没了,健康才是福!”徐铮嘴里嘀咕着,脑袋里在不断的翻腾着各种主意。

  补药是吃不起了,只能食补,通常来说,鸡鱼肉蛋,可是自己现在两手空空,借点高利贷?徐铮断然否定,不管是任何时代,驴打滚是绝对不能碰的,犹如毒品。

  若说食补,最好的是黄鳝王八鸽子老母鸡,这个时代的人好像吃王八黄鳝的不多,看来自己必须在这个方面下下功夫。(黄鳝很早被国人用于药材,《本草新编》:入脾、肾二经;《本草求真》:入肝肾。孟诜:补五藏,逐十二风邪,治风湿。王八又名团鱼、鳌等,本草中又多个食补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