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在古代行商这些年_61





  宋菽:“可以。”

  “包不包饭?”

  宋菽:“包,一日三餐。”

  “一天多少工钱?”

  宋菽:“每日二十文。”

  “多少?”

  宋菽:“二十文。”

  全场静了。

  风呼呼吹过草叶。

  有人怀疑,自己可能上了年纪,耳背。

  馒头作坊的工钱大家都心里有数,大概一天七八文的样子,其他几个作坊也差不多。这工价跟在县城当伙计差不多,但宋家包餐且伙食好,还有每季新衣,不爱跑买卖的都想去他家做个工。

  而现在,这月饼的工价居然比馒头作坊还高出一倍有余?

  稍后宋菽给了解释,这月饼订单太大,恐怕要日夜赶工,会比较辛苦。

  众人点头,难怪了。

  但这是一天二十文钱吶!

  不用风吹日晒,不用担亏本风险,连半个家伙什儿都不用准备,仅仅靠一双手就能一天挣上二十文,这样的好事可不是天天都有。

  “宋四郎,你看我行不行?”

  “我我我。”

  “我会做汤饼,还会做面饼子。收我一个!”

  人潮汹涌。

  要不是宋阿南在身边,宋菽早被人群吞没了。

  最后,在阿南和三娘的帮助下,他挑了十个人出来。这里面有本村的,有外村的,甚至有外县来做买卖的。

  月饼单子的任务紧,宋菽也没时间把所有人都教会,只是安排了一下顺序,每人教一步,让他们可以流水线作业。

  首先挑出两人揉面团。

  苏式月饼的酥皮之所以能够层层分明,秘密就在于水面团和油面团搭配使用,利用水和油互不相溶的原理,制出层层分明的饼皮。水面团就是普通的水和面,油面团则使用猪油和面。

  宋菽让两人一个负责水面团,一个负责油面团,他细细做了示范,交代了配比和揉完后该有的手感,就让他们开工了。

  接下来一人要将水面团和油面团分别分成小团。

  这工作看似简单,实则要求严格,这时代没有电子秤,全靠感觉把每团面分成适当大小。宋菽让几人跟着他尝试了一下,挑出手最准的一个,又紧接着下一步。

  第三步,需要把油面团如馅一样包进水面团里,宋菽挑了一个做过蒸饼的汉子负责。

  下面一步比较难,也较为繁琐。

  这一步是酥皮的关键,要将包着油面团的水面团擀开,像叠被子一样叠起,再擀开,如此两次,便能做出层层叠叠松脆的酥皮了。

  “擀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力道控制好,水面团这层会变得非常薄,不小心的话里面的油面就跑出来了。若是失败,难以补救。”宋菽一边示范一边说着,又把用来示范的面团给剩下的人练手,从中挑了三手最巧的妇人。

  擀完酥皮,便是包馅。

  豆沙馅馒头作坊的人会做好送来,肉馅则由程二娘负责,他们自家做时,她已经很是熟练了。

  月饼棚的人只需将馅包进酥皮里即可。

  这一步也由两人负责,一个包豆沙馅,一个包肉馅。

  酥皮的外层水面团经过几次折叠,已经变得极薄,因此也要非常小心。

  包好后,便是刷蛋液,进烤炉,这里一人负责即可,至于烤炉的火候则由宋菽和三娘轮流照看。这土灶改的烤炉看不见里面的状况,火候极难掌握,宋菽第一次用时,锅盖上的炭加得有些猛,差点把月饼烤糊,几次后才渐渐得到要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