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风华绝代小后妈[年代]第101节(1 / 2)





  舒月:“督促一下你家邬利朋同学,好好帮我工作就行,多谈些版权回来。”

  冉珍珍突然想起来一件大事,“忘了告诉你们,我半年后也要去米国,我们处有个规定,新人要去驻外一年,正好跟他在一个城市。”

  舒月和田国芬纷纷看着她道:“大好事!恭喜恭喜!”

  舒月立刻补充了一句:“你去了以后,不许让他沉迷美色、无心工作啊。”

  冉珍珍羞道:“讨厌……”舒月看她耳根子都红了,就不再逗她。

  一个礼拜后,舒月带着刘青青和郑洋一起去了趟京市外国语大学,与田国芬所在英语系的系领导邓琦进行了一轮沟通谈判。

  舒月介绍了战略合作的方式以后,重点讲了讲她做出版社的初衷,并站在一个老师对学生期待的角度谈了谈自己的想法:

  “毕业以后,留清大当老师、或者去外交部、或者加入外文出版社,其实我有更简单、更舒服的路可以走。但是我却选择了一条更加艰难的路,因为这条路我觉得更有意义。”

  “我们学英语,不仅是学习,学习之后更要去发挥它的效用。英语不仅是工具,更是一种文化载体。所以我们希望引进更多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资料和文化名著,吸收精华,帮助国内在科技文化经济等各方面发展。也希望将华夏数千年博大精深的文明文化弘扬出去,让文化实力成为华国在国际舞台上竞争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跟清大英文系已经建立合作,也希望能跟贵系合作。”

  “另外,我们会尊重翻译作者的知识成果,将拿出销售额扣除印刷成本后毛利润的百分之十作为回报。”

  邓琦主任原本是赞同成立翻译小组的,但是她想到了可以选择跟外文出版社合作,一时间有点犹豫。她从田国芬那儿听说过舒月这个人和她的事迹,原本就对她很有好感。

  听完舒月的发言对她的好感更强烈了,觉得她是一个有理想、有格局、爱国的有为青年,同时态度又非常诚恳,她受到了感染,当下决定与开放出版社合作。

  接着,舒月又跟其他几个有英语系的高校,以及一些专门从事翻译的译作家建立了合作关系,保证了从国外拿到版权后可以快速进行翻译。

  出版社的员工们看到谈成一个又一个合作,也都受到鼓舞。公司的发展比他们想象的要快要好。

  公司成立三个月,由清大蓬修然翻译的文学名著《伯爵与基督山》印刷出版,定价八毛六,进入了新华书店销售。

  这本书其实是前几年蓬修然看到舒月翻译后,自己找到了英文原版进行了翻译,因为内容很多,所以蓬修然现在才翻译完成,还没有跟外文出版社合作。他拿出来给了舒月,支持她出版社开张。

  因为有起印费,所以如果印刷册数过少的话,就会亏本,相反,印的越多越划算,成本越低。舒月都做好了最坏的亏本打算,没想到却大大超出预期。

  第一批印刷的三千册,不出一个礼拜就卖光了。此后加急印刷的两万册在接下来的三周内也卖脱销了,不得已又加急印刷。

  舒月算了一下,一个月卖出两万三千册,上下两册,每册定价八毛六,印刷成本只有三毛六,一本书的毛利润有五毛钱,总销量的毛利润有两万三,那么给到原作者蓬修然的就是两千三百块钱!

  舒月之前出版的《星星与七英镑》,外文出版社一次性给了她五百元报酬,到八一年底为止据说已经卖了一万册,但是不会因为加印再给她支付报酬。

  那时候,因为她是第一个搞翻译的,所以五百块钱报酬全部归她。后来翻译小组成立后,由翻译小组产出的成果,三成交给院系,剩下的会根据每个人的贡献进行分配。

  这一次虽然是蓬修然耗费了几年时间翻译的,但是也算是翻译小组的成果,他可以拿到七成。

  当舒月带着会计小杨拿着钱去清大,跟蓬修然老师进行月度结算的时候,蓬修然惊呆了!

  “这……不对吧,真的有这么多?”他不敢置信,“舒月,你可别太高尚了,你们出版社刚起步正需要钱,你把这么多钱给我,你还能给员工发得了工资吗?而且,我严重怀疑你算错了。”

  舒月看他从未有过的不淡定,笑道:“蓬老师,你翻译的那本书非常畅销!一个月卖掉了两万三千册,现在销售势头还是很猛烈。这两千三只是这个月卖掉的提成,之后卖掉的还有,以后如果我来不了,我就让小杨来跟你结算。”

  蓬修然有点不好意思了,“这也太多了吧!我受之有愧!”

  舒月劝他:“你拿着,你是翻译小组的组长。一部分给院系,剩下的据我所知,应该就是你的了。”

  蓬修然看着手里被塞过来的钱,心里算了算,自己能拿一千六百多块钱,还是难以置信。他当教师,一个月工资才五十二块钱……

  舒月继续劝他:“我们应该尊重知识劳动!这是你耗费了几年的心力翻译出来的,而且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你别觉得有愧。说不定能卖到十万册,二十万册,以后钱更多!”

  结果还真被舒月说中了,这本书在一年之内卖掉了三十万册,蓬修然光是翻译这本书赚到了两万一千块钱。

  蓬修然每个月接到钱都战战兢兢有些颤抖,总觉得自己像干了什么非法的事情,钱来得太容易了!

  舒月劝他:“买房吧,蓬老师!”

  第89章 星探 愿意拍广告或者电影吗?

  听到“买房”两个字, 蓬修然略作思考,“嗯?买房?”这是他之前没想过的事儿。

  这个年代,商品房交易还没开放, 现代知名的万科、保利等开发商还没出现。一般单位职工都是住单位宿舍或者单位家属院,一家三代几口人挤在五六十平的一套房里。

  虽然房子不大,也有改善需求,但是因为身边没人买房, 所以压根没关注过这方面的事儿, 更没想过“买房”。

  舒月继续劝他:“钱放在手里会贬值,所以把钱换成房子,房子会升值。别想太多,你就当买了件东西,房子也是商品, 就和白菜一样的商品, 有机会就买。”

  蓬修然笑了,“房子和白菜一样?”不过舒月的话他倒是听懂了, 只是远远超出了认知, 只能半信半疑, 准备留意一下。

  “以后房价涨了,你就会觉得现在是白菜价了!”舒月心想,现在闭眼买,能买哪儿买哪儿,买哪儿都能大赚。

  陈司令和方大嫂在四合院开始了悠闲的退休生活, 平时陈洪泽在学校, 两个儿子和其他孙子孙女也不在身边,所以俩人平时倒也不忙。

  不过方大嫂是个闲不住的人。她搬来一个月后竟然被街道居委会聘请去做妇联顾问,为片区内的妇女同志提供建议排忧解难, 包括生活工作上的困难,夫妻婆媳之间的矛盾等等,凡是有妇女同志到妇联寻求帮助,她这个顾问就会提供适当的意见建议,甚至还会上门调解。

  周末舒月带着孩子们去看他们,进门就听到方大嫂高兴又神秘的告诉她:“我听说,咱们这片四合院,有人想花好几万买都买不到。小舒,你之前让我买四合院,还真买对了!要是等到现在,不仅买不到,也买不起了。”

  “继续买,如果还能买得起就继续买。不过我听房管所的张大姐说,现在是没啥房子可以交易了。过几年可能有商品房能买,到时候你让洪泽的爸爸和叔叔他们有钱的话也买房子。”

  舒月觉得自己像是个买房狂魔,到处劝人买房,说太多都不好意思了。幸好是熟悉的人,或者尝到了甜头的人。要是别人的话,估计会把她当神经病吧。

  搬家以后,程白鹭每天搭乘公交车上学,而程白杨和舒兰已经是大学生了,他们为了更好的融入大学校园生活,平时每周二四两天晚上回家住。

  每次回来,程白杨都会从学校带些好吃的回来,总是偷偷地让小予先拿,然后再给小舍。

  舒兰总是笑他:“你不是喜欢弟弟吗?为什么我觉得你明显偏心妹妹呢?”

  程白杨抱着已经可以跑得飞快的小予,对着舒兰笑哼了一声,不置可否。又轻轻戳了戳粉嘟嘟的小脸:“小予,你真可爱,你简直是世界上最可爱的小孩。”